2024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来啦

政策文件2024-02-03会知网

二、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历次全会精神,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新篇章。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6万人次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07万吨以上;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以上;能耗强度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完成国家规定目标,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创建美丽中国先行区,奋力推动更高水平保护。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谱写美丽中国建设青海篇章。

高质高效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编制实施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总体规划,建设管理好三江源国家公园,推动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高标准编制实施青海湖国家公园“1+10”规划,做好昆仑山国家公园和西宁国家植物园创建工作,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创新特许经营模式,积极培育国家公园文化,努力把国家公园建设得更有特色、更有魅力、更有品质,成为展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坚持不懈推进生态保护治理修复。抓好全面推进美丽青海建设实施意见落实见效,深化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三年行动,全面彻底整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和反馈问题。实施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扎实推进湟水山水工程,加强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后期管护,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三年行动、黑土型退化草原治理五年行动,强化禁牧区和草畜平衡管理,推广“草光互补”、光伏治沙,完成国土绿化及生态修复治理550万亩以上。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严格“一江一河一湖”禁渔管理。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垃圾综合治理,加快湟水流域治污设施建设,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青海生态更美、环境更靓,不断展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画卷。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改造,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深化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和示范县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落实国家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科学有序推进生态保护治理体系建设。深入贯彻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完善环评源头预防管理体系。织密“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监测预警,优化“河湖长制+林草长制”联动机制,构建更高标准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深化生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推动湟源、祁连等8个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完善黄河、湟水流域跨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更好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

(二)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产业“四地”为牵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支柱产业聚链成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更大力度推动创新强链。实施产业创新引领工程,全面提升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质效,强化生态环境、盐湖资源、清洁能源、特色农牧、生物资源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转化。深入实施“昆仑英才”行动计划,创新“项目+人才+平台”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开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实施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比,积极谋划未来产业,培育产业新赛道。

更实举措加快转型提质。编制实施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规划,健全标准体系和行业规范,规划建设格尔木盐湖绿色产业园,加快推进电池级碳酸锂、基础锂盐等项目,推动盐湖资源有序开发、产业绿色发展。构建清洁能源“五位一体”推进格局,推动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并网发电,建成投运玛尔挡、羊曲水电站,推动柴达木沙漠基地格尔木东、冷湖夜间风电项目建设,清洁能源新增装机突破1500万千瓦。建成红旗、丁字口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玉树果洛联网第二回330千伏线路工程,实施青豫直流满送三年行动,开工建设第二条特高压外送通道。深化储能多元化打造行动,推进绿氢应用试点示范,加快天合光能全产业链等项目建设,光伏制造业产值力争突破千亿元。全面打造“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高质量创建青海湖示范区,推进茶卡盐湖、金银滩—原子城5A级景区创建,实施国际化标准景区建设工程、旅游大环线提质升级工程和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培育发展生态观光、高原康养、冰雪旅游。实施农畜产品提质扩输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绿色有机原料生产基地、高原冷凉蔬菜基地,新增有机草原监测面积3000万亩以上,新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80个,不断擦亮优质“青”货招牌。

更高水平强化数字赋能。围绕“东数西算”“东数西储”“数据援青”,落实“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施绿色算力基地建设工程,组建绿色算力研究中心,拓展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应用支撑能力,建好雨色大数据灾备中心、亿众“丝绸云谷”低碳算力产业园,引进更多大数据产业骨干龙头企业,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让人民群众更好畅享“数智”美好生活。

(三)聚焦扩大有效需求,全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更好统筹投资和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形成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千方百计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围绕国家重点投向,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做好国家新增1万亿国债项目资金衔接落实,谋划储备生成一批优质投资项目,深挖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投资潜力。建成西宁机场三期,推进共和机场建设,加快西成铁路、格库铁路扩能改造、青藏铁路格拉段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建成加定至西海、官亭至大河家2条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力争建设格尔木至那曲公路,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万公里。扎实推进高原水网工程,开工建设黄河干流防洪二期工程,做实做细引黄济宁、引通济柴、南水北调西线上线工程前期。开展民间投资提升促进行动和“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建立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送机制,引导民间投资由“活”而强、向“新”而行。

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持续扩大。落实落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持续增强消费能力。实施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落实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政策。以“消费促进年”为主线,办好惠民消费季、电商节等促消费活动,推进城市消费集聚区和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提质增效,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发展。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农村寄递“一村一站”工程,建制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设置率达50%以上。优化消费环境,开展放心消费行动,不断提升消费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

积极有为强化财税金融支撑。统筹整合省级专项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省以下财力分配,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严肃财经纪律,精打细算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压减10%以上,集中财力保障“三保”和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实施,能省的钱必须省,不该花的一分都不乱花!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企业上市挂牌“高原红”行动,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四)聚焦深化改革开放,聚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以深化改革促进开放,以扩大开放倒逼改革,不断增添发展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落实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卡点壁垒。深化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零基预算管理三年行动。落实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省农信联社、村镇银行改革。深化园区改革创新,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供销社培育壮大工程。

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培育壮大省属龙头型、牵引型国有企业,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全面落实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政策和我省33条具体措施,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常态长效助企暖企,建立“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健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直达快享,积极为民营企业在发展上解忧、环境上解压、帮扶上解渴。

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加快构建“南下、西出”开放大通道,巩固中尼贸易陆路通道合作,提升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功能,加快推进格尔木国际陆港枢纽工程,推动国际货运班列和铁海联运专列提质扩容。突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开展“投资中国”青海行动和“青字号”产品走出去行动,积极发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新培育20家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整合办好青洽会、国际生态博览会,加强外事侨务工作,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五)聚焦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665万亩以上,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防止“大棚房”问题反弹。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种业振兴行动,做好牦牛、藏羊本品选育和提纯复壮,建设农作物良种制繁基地30万亩以上。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一书一单一承诺”,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扎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农牧民增收促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等行动,加快建设牦牛、藏羊、青稞、油菜、枸杞、藜麦等优势产业集群,做优做精冬虫夏草、黄菇、蕨麻、中藏药材等特色产业,创新培育“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实施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多形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升消费帮扶助农、直播电商助农行动实效,打造200个乡村产业示范村,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让广大农牧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治理。统筹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20%以上,因地制宜新建一批户用卫生厕所,实施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4万户,建设300个高原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农牧区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年内实现天峻县苏里乡电网延伸覆盖,加快推进玉树州9个大电网未覆盖乡的电网延伸和微电网供电工程。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务实管用治理方式,深化移风易俗综合治理,创建100个乡村治理示范村,努力把农村牧区建设成农牧民心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

(六)聚焦融合联动共享,用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度融入和实施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优势互补、特色发展。

突出特色激发地区发展动力。围绕“两核一轴一高地”区域总体布局,发挥西宁、海东、海西支撑全省发展的关键作用,实施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落实支持海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快格尔木全省副中心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增强泛共和盆地、环湖地区生态旅游、生态农牧、清洁能源、大数据产业等绿色发展动能,支持青南地区在高水平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共同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一群两区多点”城镇化空间体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城市生命线工程,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住房2.75万套,持续推动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实施县城补短强弱行动,发展绿色低碳县域经济,提升中心城镇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将城镇常住人口纳入住房保障政策范围,让城乡距离更近、环境更美、生活更好。

互利共赢深化合作交流。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全方位提升对口援青和东西部协作能级,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智力、产业、科技“组团式”援青,推动与国家部委、央企、对口援青省市、周边省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落地落实,持续深化生态保护、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基础设施、文化交流等领域务实合作。抓实落细兰西城市群建设各项任务,协同共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