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教学反思四则

教师工作计划2024-03-21会知网

《梅岭三章》教学反思四则

课后反思一(极简):

我在上这一课时注重引导了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三首诗歌之间的内在联系。层层深入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诗人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

《梅岭三章》中显示的为民族解放,为理想和自由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在古今许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对此进行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二:

这堂课的亮点一在于诗歌的朗读,以比赛的形式。亮点二在于把握课中关键词提炼式学习方法让学生更迅速地宏观把握诗。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格和过人的文采,这使他如巨人般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像一样具有伟大人格魅力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学中应由课内向课外拓展,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历史,了解伟人!另外,通过这堂课让我更深刻的理解要上好一堂课,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较严格,如果没有吃透文章,理解其中的深意,就难以讲解透各知识点,更无法驾驭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因此要提升个人素质,提高驾驭文本的能力。

上完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上课要以学生学会东西为宗旨,课要实实在在,不能只做表面功夫。无论上什么课,这个宗旨都不能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秉持这一原则,上实实在在的课,做实实在在的老师。

教学反思三:

通过教学《梅岭三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鼓励学生借助注释,疏通字句,了解全诗大意。反复诵读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不用过多讲解。每读一次,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方式要多样,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学生在朗诵全诗、初步理解后,对阅读提示中提到的意象进行思考。教师可进行提示点拨,但整体上以学生讨论为主。作者对于意象的表现,采用了不同的艺术手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这些意象的内涵以及表现手法;另一方面,不能孤立、零散地来解读一个个意象,要把它们放在整首诗作中来解读,关注意象群整体所营造的氛围,体会其整体表达的情感。对于诗中的典故,不必过深挖掘,防止喧宾夺主,能够理解典故在诗歌中的含义即可。

旧体诗在写作时,常模仿前人诗意,或化用前人诗句。本诗首章、次章末二句与李清照《乌江》、陆游《示儿》明显相似,可进行比较阅读。还可结合“阅读提示”,补充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鲁迅的《自嘲》《自题小像》,郭沫若《赠陈毅同志》等诗作,开展拓展阅读、比较阅读。

最后.如果学有余力,可让学生自行收集资料,适宜地补充陈毅同志的战斗经历。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激发起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课后反思四:

《梅岭三章》是陈毅的经典之作,字里行间饱含着无产阶级革命者投身革命、勇于献身的凛然正气。我在讲授本课时,按照双线推进、并行不悖的思路有序展开。一是贯穿朗读主线,通过播放录音、范读、学生齐读、分散读等形式,营造浓郁的朗读氛围,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语感,理解诗意,把握情感。二是梳理三首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知系统化,构成严丝合缝的体系。通过循序渐进

地讲解,学生明白了这三首诗的内在联系: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

遗憾之处是讲解作者表达的强烈思想感情时,局限于这三首诗,局限于陈毅本人,而没有拓展延伸。应该联系鲜活的现实生活,把当代尤其是近几年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模范代表身上迸发出的爱国爱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竭诚奉献的时代精神与陈毅崇高的革命情怀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争做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诗歌文学性、思想性、教育性的功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