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家长关于“家校共育”的心得感悟汇总

演讲稿2023-11-20会知网

家校共育是一个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下成长的过程,对于家长来说,参与家校共育有着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家长关于家校共育的心得感悟:

一(4)班邬家长

观看后感悟太深 我作为一个80后的妈妈,自身的性格有时会暴躁难免有些自私和任性。生了女儿后,更是像一个大孩子带着个小孩子,但俗话说:家庭教育无小事,生活无处不教育。所以在教育女儿上我要从小事做起,同时也要从自身出发,做女儿的好榜样。

女儿作为我们家长的一面小镜子,如果想要让她更优秀,首先我们自己也要提高自身修养。出口成脏的父母,怎么教育出文明礼貌的孩子;父母如果没有良好的习惯,怎么能要求孩子的道德和素质;父母言而无信,孩子怎么会诚实守信。这三点在我教育女儿时也时时刻刻反省着自己。

虽然新手妈妈在育儿路上有许多许多的难题要克服,但我相信在我的不断努力学习下,一定可以一边改变自己的坏习惯,一边把女儿教育的更好。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他们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教育是一个非常深远而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学校互相沟通,相互合作,为教育每个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平台。很多人认为,实⾏家校共育后,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都能够拿到家长们理想的分数,给孩子两点一线的空间来思考怎样才能够考出令人满意的分数。其实这样的教育观点是存在误区的,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步入社会,参加社会中各类形形色色的活动,在这之前家校共育的目的就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分数而已。

我们必须要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家校同育,全面发展。生活中其实处处是教育,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同时也离不开老师的付出和引导。因此家长常要与老师多交流,了解孩子在校近况,真正做到家校共育、协同互补,才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我很庆幸我女儿享受到“双减”这个福利,让我们都能有一个愉快的周末和美好的亲子时光。

二(4)班 曹妈妈

今天有幸聆听了家校共育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姜校长说:“家长的关注点不能是一直盯着孩子的学习上,要内心积极,心态积极在孩子的兴趣点上.”会认为把孩子放在学校里,家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家长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身教重于言教,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家庭是教育孩子学习、生活等习惯,而学校是教育孩子的文化知识,只有家校教育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成果。

我觉得孩子的自信来源于家长对他们的肯定,作为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世界,赏识自己的孩子,多沟通、少说教,给到孩子尊重,多一些包容和欣赏,孩子的教育不仅仅在学校、在老师,家庭的教育往往比学校更为重要,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4)班 俞爸爸

听了姜校长的讲解,作为家长的我不再为孩子的学习那么焦虑。明白孩子应该多进行社会实践,参与体育锻炼。社会实践可以巩固我们孩子的理论知识,不止是纸面上,就如本学期孩子们所学的肥皂泡,老师就让小朋友们回家体验制作肥皂泡,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理解课文知识。

本次直播提到家长要从心急转向积极,积极在孩子兴趣点的发展上。并不只是做学校的助教,关注点调整到孩子的兴趣点上,可以促进其心智的发展。我们家长应该焦虑走向远虑,看到孩子的变化。

其次,作为家长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我们发脾气时,孩子会比较恐惧,会大脑空白,无法思考。回顾过去,作为家长的我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以后陪伴过程中应该控制好我的情绪,我和孩子共同约定,如果我的情绪失控时,他就提出来,给彼此冷静的时间,冷静后再沟通。

另外,我们家长要陪伴孩子,抱着手机不陪伴无形中会给孩子树立不好的榜样,陪伴孩子的同时可以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最后,强调的是家校要保持沟通,共同培养孩子。我们要对孩子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发现除了学习以外的散光点。

四(4)班 慧妈妈

周日下午,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家校共育促成长,携手同行向未来》直播活动。通过聆听和参与活动,我对于目前教育的主旋律“减负”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正如马校长所说:

1.家长心态要积极,从孩子的兴趣点去发现,把孩子额外的时间,进行兴趣的拓展;

2.家长的焦虑是应该的,但过度的焦虑是不可取的,这种焦虑应该是一种远虑,包括孩子德行、品行和习惯的养成;

3.减压,是学生和家长的减压,负担的减轻,量减下去,质要提高;

在直播中加入了和家长们的互动以及在线人员问题的解答,在解答探讨过程中使我受益匪浅,有几点体会:

1.关于课后服务,教育部也说了是要绝大多数同学在学校做完作业,孩子在学校的效率要比家里效率要高,因为在学校的环境中,有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与交流;

2.学习中允许孩子犯错,要进行错题整理,对于孩子错的问题,要了解孩子解题逻辑、路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家长与孩子要教学相长,家长主要学习考评的方法,多活动交流,运用知识,达到相互影响;

4.学习中音视频固然很好,但是缺乏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家长与孩子要面对面的交流,同时家长要避免说教;

5.有条件的,孩子要父母亲自养育,避免隔代、代替养育,同时对孩子不要因为某件事情进行判定、贴标签,要理解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6.对孩子的任务要明确化、细致化,避免双方理解不一致导致方向结果错误;

7.关注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除了阅读量以外,还要进行交流探讨,关注的焦点,可以引导孩子打开另外的思路,达到质和量的同步;

8.家长要理解,孩子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中不断的应用思考,最终解决问题;

9.务必重视体育运动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以上是我个人观看直播的感悟,也希望能把这些感悟应用在孩子以后的教育中,确保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做到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减负的目的。

五(4)班 蒋妈妈

今天是5月15日“家庭国际日”,南通市妇联,市教育局举行了一次家庭教育直播访谈。姜树华先生针对“双减”政策为我们排忧解难。“双减”后,我们有焦虑,有疑问。在姜先生的解答下,我们的疑虑也放下心来。

对老师来说,“双减”政策实施确实带来了更大挑战,它需要老师有对人生、教育的积极心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和价值观,能自我调控与管理情绪,拥有心理疏导技能。老师们应以积极态度对待,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提高自己的幸福力量。

对学校而言,“双减”之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且其不仅要面对学生,更要面对老师。或者说,能否提升老师的幸福感和幸福力,将决定落实“双减”的质量。

对相关部门和学校而言,可通过师资改革、师资配置制度,统筹提升师生配比;提高生均经费和公用经费标准,保障老师待遇;和师范类大学或综合性大学合作,充分利用大学资源;通过社会购买的方式来开展课后服务,减轻老师们的负担。

对家长来说,则需调整教育方法、教育态度和对孩子的期待。给孩子减负,家庭教育不能减,家长应利用好课余时间多陪伴孩子,增加亲子互动,培养孩子自给、自主、自立的能力,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氛围和环境。

那我们也不需要焦虑,担心孩子的学习效率。如今孩子在学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而我们家长要做好学校,孩子的后盾。孩子回到家后,虽然作业减少了,但是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可以一起读书,一起讨论。

六(4)班 袁爸爸

今天下午有幸看了南通市妇联,市教育局联合开展的“5.15国际家庭日”家庭教育直播访谈活动。直播邀请了南通市家庭教育指导团成员、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书记姜树华校长走进直播间《家校共育促成长、携手同行向未来》专题活动。

家庭环境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学校的教育也密不可分,双方联手共同教育孩子,必然大有成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课堂,父母亦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教育子女,我想是每位家长最关心和讨论的话题,首先要注重孩子习惯的培养,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第二,陪孩子多读书,第三,培养健全的人格,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提高集体荣誉感。第四,培养孩子广泛的爱好和兴趣。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不是把孩子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我们要十分重视遇学校的配合,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并要经常遇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耐心与孩子沟通,督促改进,从而达到“共赢”的效果。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正所谓“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每个家庭都是一块“试验田”,每个神奇的小生命都是优良的种子。孩子的点滴成长需要家长细心地浇灌,正确的指引。走进孩子的心灵,排遣内心的孤寂,耐心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